陈群志

时间:2020-07-28浏览:2835设置



陈群志(1982—),湖南娄底人,西南大学文学学士,中山大学哲学博士,华南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世界史博士后,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。现任职于江苏师范大学哲学范式研究院,亚洲成成品网站有线哲学系主任,副教授,硕士研究生导师。研究方向:外国哲学,主要从事意识哲学与心性现象、时间哲学与时间认知、修身哲学与修身伦理等领域的研究。 

科研情况: 

在《哲学研究》、《哲学与文化》、《学术月刊》、《世界哲学》、《世界历史》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,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、社会科学文摘和知名学术网站(如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、中国社会科学网、光明网、中国干部学习网等)全文转载。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,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项,江苏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。 

教学情况: 

长期承担哲学系本科生的《西方哲学史》、《现代西方哲学》、《现象学与存在主义》、研究生的《西方哲学专题研究》、《西方政治哲学专题》等课程。 

代表论文: 

1、麦克塔加与分析哲学学派的时间理论之争,《哲学研究》2015年第5期。

2、历史时间与时间历史——基于雅克·勒高夫史学时间观的双重视角,《世界历史》2015年第6期。

3、现象学与唯识学具有“同构性”的跨文化省思,《现代哲学》2015年第4期。

4、阿道与福柯的修身哲学之争,《世界哲学》2015年第6期。

5、詹姆士的时间哲学及其现象学效应,《学术月刊》2016年第3期。

6、中观学派对部派佛教时间学说的辩破,《宗教学研究》2016年第1期。

7、亚里士多德的静态时间观与动态时间观问题,《自然辩证法研究》2017年第9期。

8、胡塞尔现象学中的“时间客体”与“绝对河流”问题——以《内时间意识现象学》为中心的考察,《人文杂志》2018年第2期。

9、胡塞尔现象学解时间三相位的互不兼容问题,《现代哲学》2018年第2期。

10、胡塞尔现象学与唯识学之间的“差异性”问题,《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》第22辑,上海译文出版社,2018年6月。

11、重新衡定线性时间观与循环时间观之争——一种基于哲学、历史与宗教的交互性文化考察。《社会科学》2018年第7期。

12、动态时间与静态时间的“分”与“合”——基于时间理论的当代论争与古代方案的考察,《社会科学》2019年第6期。

13、“神操”概念的古代起源与当代转化——以阿道的修身哲学为中心的诠释,《哲学与文化》2021年第4期。

14、人工智能的时间感知——从“程序时间”过渡到“感受时间”的可能性,《自然辩证法研究》2021年第3期。

15、何谓时间分析的“本体论差异”——重衡当代英美时间哲学之争的根本问题,《社会科学》2021年第3期。

16、如何确定时间之本性的实在性——当代时间哲学中的A—理论与B—理论之争,《广西大学学报》2021年第3期。